金组评首页 >正文

推进“智治”融合 共筑善治新篇

来源: 金组轩 更新于: 2025-04-04 19:18:41

从智慧城市大脑实时调度千万级人口出行,到政务云平台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;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精准流调,到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构筑风险防控屏障……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政府运作和治理模式,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。习总书记强调:“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,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坚持自立自强,突出应用导向,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、安全、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”。我们既要勇当技术创新的引领者,更要善数智”赋能的践行者,在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同时开辟数字化治理新境界。

锻铸自主之剑,攻克核心技术“娄山关”。“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,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、自立自强”。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仍面临高端芯片“锁喉”、基础算法“断供”、开发工具“受制于人”的隐忧。某地智慧城市项目曾因国外算法框架突然禁用,导致交通调度系统陷入瘫痪,这一教训深刻警示: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,数字化治理就如沙上建塔。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牵头组建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联盟,在类脑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施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集中力量攻克智能芯片、操作系统等“硬骨头”;积极建设自主AI技术“试验田”,在电子政务、公共安全等领域优先部署国产化智能平台,像培育“北斗导航”那样锻造“中国智造”技术生态。唯有将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挺起脊梁。

深耕应用沃土,激活治理转型“新引擎”“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”我国政务数据资源总量较高,这为人工智能赋能治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景优势。浙江省打造的“浙政钉”智能办公系统,通过AI辅助大幅提升办事效率;广东省建设的“粤平安”社会治理平台,运用AI算法实现矛盾纠纷智能预警。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解决治理痛点,例如在行政审批中嵌入智能预审系统,让“秒批秒办”成为常态;通过物联感知网络与AI决策中枢联动,提升应急响应速度;可推动AI向基层延伸,为社区工作者配备“智能助手”,用技术为基层减负增效。

筑牢安全堤坝,构建健康发展“坐标系”。“矩不正,不可为方;规不正,不可为圆”。人工智能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,也带来数据泄露、算法歧视等风险,例如人脸识别系统因数据保护不足导致居民信息泄露。没有安全的发展如同无舵之舟。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关安全审查委员会,运用技术手段构建数据流通“安全屋”,实现敏感数据“可用不可见”,更要完善动态监管机制,对智能客服、自动化决策等系统实施“算法审计”,确保“技术向善”。如同为疾驰的列车铺设智能轨道,只有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,才能让AI始终行驶在正确航线上。

汇聚创新合力,培育协同发展“生态圈”。“孤举者难起,众行者易趋”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联合多家单位共建AI开放创新平台,孵化出多项智慧政务解决方案;上海长三角算力枢纽贯通三省一市数据资源,支撑区域协同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生态协同。因此我们要合力建设“国家智能算力网”,实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体系;要打破数据“孤岛”,建立跨部门、跨层级的数据共享“高速路”,让沉睡的政务数据“活起来”;更要打造“场景开放”机制,每年发布应用需求清单,让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等“揭榜解题”,催生“百花齐放”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。

站在人工智能与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历史交汇点,我们既要保持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战略定力,在核心技术攻坚中彰显中国智慧;也要展现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的治理艺术,让新兴技术扎根民生土壤;更需涵养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的发展智慧,在创新与规范中把握平衡。以“数字中国”建设为蓝图,用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新篇章。金昌市委组织部 张年峣